稀土大国的崛起——白云鄂博新生纪事

  发布时间:2009/9/10 11:32:49 点击数:
分享到 65.6K
导读:60年沧桑巨变,60年风雨兼程。我国土地制度不断完善,土地利用水平不断提高;已发现矿产171种,探明储量159种,矿产资源开采总量居世界第二位,成为世界矿产资源大国;海洋产业有了飞跃发展,海洋渔业和盐业产量连续多…

   60年沧桑巨变,60年风雨兼程。我国土地制度不断完善,土地利用水平不断提高;已发现矿产171种,探明储量159种,矿产资源开采总量居世界第二位,成为世界矿产资源大国;海洋产业有了飞跃发展,海洋渔业和盐业产量连续多年保持世界第一……60年来,我国从一穷二白的落后农业国发展成为工业化中期国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241地质队,献出新中国第一份大型地质勘探报告

新中国成立之初,百业待举。1949年12月16日至25日,中央人民政府重工业部在北京召开全国钢铁工业会议,确定对白云鄂博进行资源调查,并把包头列为“关内未来钢铁中心”的目标之一。也正是在这次会议上,白云鄂博矿区被列为首批地质评价工作的重点。

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地质工作计划指导委员会派出矿床地质学家严坤元担任队长和总工程师,组成了50人的“中央人民政府白云鄂博地质调查队”(后来改称为“地质部华北地质局241地质勘探大队”)从北京出发前往白云鄂博。10天后,他们抵达矿区,开始了艰苦创业的历程。5月23日,勘探工作正式开始。

1950年~1952年是普查阶段,接下来就需要进一步作详细勘探。此时,国家已经决定了要对白云鄂博铁矿实行露天开采,并以此为基础建设包钢。国务院希望地质部在1954底把白云鄂博的地质勘探报告拿出来。

时间紧迫。地质部几乎调动了全国的地质力量。不久,白云鄂博就会集了30多台钻机、2000多名工人。

241队的地质队员永远不会忘记这一天:1954年12月28日。黎明初绽的时刻,《内蒙古白云鄂博铁矿地质勘探报告》全部完成。此前的三四个月,负责编写报告的地质科技人员们,几乎是白天黑夜连轴转。

这份凝聚了241地质队地质工作者大量心血和智慧的报告,成为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份大型地质勘探报告,同白云鄂博的名字一起,载入了中国地质事业的史册。241地质队从1950年组建到1956年撤销,共为白云鄂博矿区探明铁矿石储量8.26亿吨。

1957年,依据白云鄂博丰富的铁矿资源,包钢在万众瞩目中开始建设,1959年投入生产,5月出焦,8月通水,9月出铁。1959年10月15日,包钢一号高炉投产,周恩来亲临祝贺,并为包钢一号高炉出铁剪彩。他对工人们说:“这是世界上一流的大高炉,第一次在我们国家出现,你们要好好管理啊!”

105地质队,评价出世界最大的稀土矿床

1963年4月,在国家科委召集冶金部、地质部、化工部等部门参加的一次科学会议上,一个有关包钢的问题被正式提了出来:由于对白云鄂博的矿物没有搞清楚,影响了炼钢质量。会议决定,地质部要尽快把矿石的成分搞清楚。

两个月后,地质部的队伍再次来到白云鄂博,这个新组建的队伍就是地质部105地质队。

“稀有放射性元素的系统研究和综合评价,这是全国124个重点项目之一,现在决定由你这位稀有元素矿产勘探专家去完成。以地质部为主,冶金、化工部密切配合,怎么样?”面对地质部领导的询问,面对国家的需要,105队总工程师兼副队长任湘二话不说,日夜兼程地赶了过来。

这是一支年轻的地质技术队伍,会集了全国的稀有元素分析鉴定、普查勘探技术骨干,还吸收了一批大学毕业生。原内蒙古205队将全部基地让给了他们,由内蒙古地质局副局长兼任队长。那时,绝大多数队员对稀土的认识还只是教科书里的介绍,许多工作都必须慢慢摸索。

当队员们找到了白云鄂博矿物中稀土的赋存状态和分离方法后,105地质队在白云鄂博的勘探工作全面展开,各个工种加班加点协同作战。曾经参与105队白云鄂博矿石成分研究的矿床专家白鸽回忆说:“我们队200多人,光工程师就10个,要知道那时工程师并不多,一个地质队能有两三个就不少了。我是从矿床所调去的,天天就在长长的槽子里收集矿物标本,然后在室内进行矿物鉴定和统计。”就这样,105地质队充分利用241队铁矿勘探的2.7万米岩心、4.4万米槽井探和1.2万件化学分析副样,攻克了稀土、铌、钼简项分析,27种稀土元素矿物、15种铌矿物及几种放射性矿物的分析鉴定,以及稀土铌在矿石中含量,在各单矿物中含量及其所占储量比例的评价,稀土、铌选矿试验等技术难关,对全部矿体结合开采现状重新圈定编图,并计算了储量。

1966年,经过3年的会战,105地质队终于圆满完成了白云鄂博稀有元素的勘探工作,提交了一份高质量的《内蒙古白云鄂博铁矿稀土稀有元素综合评价报告》,为国家评价出了一座世界罕见的特大型铌—稀土矿床。

地质学界,长达20多年的矿床成因之争

“你从矿场随意拾取三两块标本回来,说不定就可以鉴定出一种新矿物。”这并不完全是开玩笑。在白云鄂博开发后的这数十年里,在此不断发现并且被国际矿物协会和矿物名称委员会批准的新矿物越来越多,其中有十几种不但是世界上首次发现,还是白云鄂博所独有。

至今人类仅仅将元素的发现推进到109号,发掘出的矿物也仅有3800多种,可是在白云鄂博矿区面积约48平方公里的小小范围内,就含有71种元素、矿物170余种。而且,其中的稀土储量居世界第一,铌储量仅次于巴西,为世界第二。这不能不说是个奇迹。

“白云鄂博矿床是一个独特的超大型稀土矿床,它具有与众不同的成矿条件和成岩成矿环境,研究并查明它的成因和成矿机理,对今后这类矿床的找矿和理论研究都有普遍意义。”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研究员袁忠信如是说,随后他介绍了围绕白云鄂博矿床成因一个长达数十年的学术之争。

“起初,相关的地质学家认为白云鄂博矿床为‘特种气成高温热液交代矿床’,即矿物与花岗岩分出的热液有关;而另一种观点,就是我们提出的‘海相火山喷溢沉积碳酸岩矿床’,认为真正的‘关键人物’是碱性岩和碳酸岩。”袁忠信与白鸽同为原矿床地质研究所的资深专家,1965年,他们都在105地质队,研究铌和稀土。“关注矿床情况是我们的‘职业病’。就在天天挖槽子的过程中,我们发现铌和稀土与花岗岩关系不密切,由此产生了疑问。”白鸽说。

105队是1967年解散的。离开105队回到北京后,袁忠信与白鸽继续对白云鄂博矿床的成因进行研究,类比后怀疑是火山沉积的,1975年他们借着一次会议的机会再次跑回白云鄂博采样;1977年,他们发表了自己的研究成果,描述了白云鄂博的诞生:含矿岩体是在地槽环境下以火山沉积方式形成的,矿石沉积后,又经受了区域变质作用和热液交代作用等不断的改造变化,最终造就了矿床今日这般极为复杂的面貌。

如今,关于白云鄂博矿床成因的学术之争已尘埃落定,而且,由于白云鄂博矿床形成过程的复杂坎坷实在太罕见了,迄今为止世界上还没有发现类似矿床的报道,白云鄂博稀土资源“世界第一”的神话仍在继续。

白云鄂博,见证世界稀土之都崛起

“中东有石油,中国有稀土”。在包钢稀土大厦大厅中,邓小平题写的这句话吸引着每一位来访者。当然,还有一句话也是大家所熟知的:世界稀土在中国,中国稀土在包头。

世界罕见的稀土,为白云鄂博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因白云鄂博而生的包头,也早已由当年的一个小小“敖包”成长为一座现代化工业城市。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中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稀土矿开采和出口国。

几十年过去了。毋庸讳言,高速发展带来的生态环境破坏,稀土无序开采带来的混乱,如何保证中国在国际稀土市场上的价格话语权等等,也成为摆在我们面前一道必须破解的难题。中国科学院院士徐光宪较早谏言,希望能够扭转白云鄂博目前不合理的开采方式,避免钍和稀土等宝贵资源进一步大量丢弃,缓解这种开采方式对环境的污染。他说:“国家有关部门应该限制白云鄂博主矿和东矿的开采量。”

中国的稀土问题已经引起中央领导的高度重视。1999年,江泽民到包钢视察时指出:“搞好稀土开发应用,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2006年,温家宝总理在内蒙古考察时,又明确指出:稀土产业的发展,要做好两件事,一要控制,二要综合利用。

国家的重视往往是最有力的。

2009年,国土资源部下发了《2009年钨矿锑矿和稀土矿开采总量控制指标的通知》,对全国稀土等3个矿种的开采总量予以限制,并暂停审批这三种保护性开采的特定矿种的探矿权、采矿权。

在白云鄂博所在的内蒙古,一场稀土资源保卫战也在打响。

1999年,包钢协助内蒙古自治区政府组建了内蒙古稀土集团,打破隶属关系和所有制界限,实行统一管理。通过有效控制稀土精矿生产,对整个稀土产业的治散治乱起到了重要作用。在今年8月在包头市举行的首届中国包头稀土产业发展论坛上,内蒙古自治区副主席赵双连再次表态:“内蒙古自治区将着力把稀土产业作为高科技产业发展的重点,推动稀土的产业升级和产业延伸,着力把包头打造成为中国最大的稀土产业基地。”

白云鄂博,你是新中国诞生的矿业骄子,你不仅见证了新中国走向世界稀土之都的历史进程,而且必将伴随中华民族和平崛起的新时代,走向更加灿烂的未来!(记者 周飞飞)

上一篇:陈锡文:实行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 下一篇:全国土地调查办召开领导小组联络员会议